新闻快递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科学家精神 我为二十大做贡献|宋志棠:志存高远,躬身力行,做“踏实认真”的科研人

  
  【引言】只要国家需要,随时接受挑战!这是上海微系统所几代科学家的铮铮誓言和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报国”的不变初心。这种精神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在新一代的学科带头人身上,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精神的伟力,它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伟业,续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宋志棠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纳电子材料与器件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内PCRAM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创者。 作为党培养的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面对科研过程中各种挑战,做到脑勤、手勤与脚勤,在解决问题中凝聚力量,把每次突破作为新的起点,将原始与集成创新密切结合,快速实现成果转化,把市场作为科研成果的试金石。
  一、心怀国之大者,行久而志弥坚
  他时常会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法术势”。“道是良好的价值观,法是方法,术是技术工具,势是大势。要多想国家需要什么,研究所需要什么,而不是局限于我会什么、能做什么,要从思维上有个转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势中找准自己的路。” 
  为打破国外对存储器技术与产品的垄断,宋志棠研究员带领团队坚持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一个方向不改变,多少次的失败挫折,他都没有放弃,以至于学界的一位前辈评价他“笨得可爱”。可他却说:“我们要做出创新的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材料,自己的器件结构,自己的电路设计和自己的工艺,这是我们的立命根本,大家一定要朝着这些目标奋斗。”
  二、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
  (一)穷理以致其知,做“顶天”的科研
  他长期从事相变存储器、纳米磨料和抛光液研究工作,在相变材料可逆相变机理、新型相变存储器材料、相变存储器芯片、纳米磨料和抛光液等诸多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Science、IEDM等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了SCI论文7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0余项。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新材料成果转化奖”、中国工业博览会创新银奖(排名第一)、华为奥林帕斯先锋奖(排名第一)等奖项。他带领团队选择以嵌入式相变存储器(PCRAM)为切入点,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在存储材料筛选、存储芯片设计、PCRAM的基础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科技进展,在新型相变存储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表两篇Science论文,开创和引领我国相变存储器研究的新方向,为“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改革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科研探索无止境,40纳米技术节点的相变存储器技术标志着国产新型存储器产业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宋志棠说。
  (二)反躬以践其实,做“立地”的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宋志棠时刻不忘提醒团队成员:“一定要做好做实基础研究,把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作为我们科技报国的重要使命。”在持续加强团队研发能力的基础上,不断申请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立产业化平台,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开发打印机用相变存储器芯片,取得了工程应用的突破,实现了产业化销售;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促进我国相变存储器芯片研究的工程化与产业化链接转化,有望将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数据中心、工控MCU、安防监控等领域,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建设,形成领域辐射影响和产业示范引领。
  三、立德树人铸魂,守正创新发展
  “引领团队发展,推动科研协作,做好科研育人”始终是宋志棠多年工作宗旨。“我既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从不敢忘记为人师者之责,从不会忘立德树人之任。”他始终以“育人先育德,培根先铸魂”为教育信念,把师风学风建设放在首位,严格要求,认真指导,执教至今,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朱李月华奖、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累计培养研究生100余人。多年的付出,他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到了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建设、全面发展。
  “我们才刚刚摸到门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宋志棠研究员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用务实、创新、坚毅和勤奋的科学家精神,谱写“顶天立地”的科研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