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系统所荣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智能无人机应用领域)二等奖
随着无人化智能化平台的快速普及,以无人机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为辅助开展科研和应用,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多个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基本技能。为促进院所间跨学科合作,挖掘无人机系统集成、智能操控和应用方面的高技能人才,探索无人机在科学考察、灾害救援等场景的智能集成方案,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科学院工会委员会统一部署,于9月25日至26日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机场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智能无人机应用领域)。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23个单位的126名队员参赛并展开激烈角逐。上海微系统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组建了“长宁865”队,参加“智能正射影像生成赛”和“光伏智能巡检赛”两个赛道角逐并取得佳绩,斩获“光伏智能巡检赛”赛道第一以及团队二等奖。
团队成员、实验室行政副主任朱孟莉代表领取团队二等奖
“长宁865”队成员来自于实验室无人系统青年攻关团队,本团队主要开展无人系统感知、导航、规划等算法、多模态智能信息处理芯片与系统技术研究。实验室领导班子作为参赛队技术指导组,积极部署和组织参赛方案论证,本次参赛采用自研组合方案“以赛代练”,将无人机多机协同技术成果应用在专项比赛任务。在两个赛道中依托自研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任务驱动自组织集群任务调度算法,多机协同任务数据采集效率排名榜首;正射影像生成算法凭借实验室在大规模三维重建技术多年积累,在建图完整性、定位精度、处理时间、底图分辨率均有显著优势;在光伏巡检中面向零样本的难度,通过网络自动收集大量光伏板训练样本并采用域适应技术对比赛场景采集的样本具有良好的模型泛化性,达到了光伏板故障准确检测的比赛要求。比赛期间,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作为大赛组委会特邀报告分享《智能无人系统及其感知、芯片关键技术》,促进与兄弟院所的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组织讨论比赛方案
在无人智能系统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聚焦无人系统前沿技术研究、工程实现及成果应用,通过本次比赛,将关键技术转化为实战能力,持续提升团队自主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使命担当助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无人机比赛现场
比赛数据处理现场
刘衍青副研究员代表实验室做特邀报告分享
“长宁865”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