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开放课题申请通知
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原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共同依托单位,经批准于1987年成立,2025年成功重组,是我国传感技术领域最早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深厚的研究基础并产出了大量国内外领先成果,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独家提供高端传感器核心技术。
实验室以加强科研合作、鼓励创新、培养人才、促进发展为目标,本着“开放、流动、合作、竞争”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课题,支持国内外科研人员开展传感器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2025年度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如下:
一、资助方向:
开放课题支持与实验室主攻方向相关的科学研究,尤其鼓励开展原创性探索以及前沿与交叉研究,具体资助方向如下,详细指南目标和预期成果请见《2025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序号 |
指南方向 |
指南名称 |
1 |
一、传感器材料和结构设计(拟支持2-3项) |
高效传感器敏感材料设计、表征与性能调制 |
2 |
可制造的传感器创新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 |
3 |
基于先进材料与结构设计的传感器研制 | |
4 |
二、跨尺度微纳集成制造技术(拟支持2-3项) |
面向微型传感器的异质异构集成技术研究 |
5 |
三、封装与可靠性增强技术(拟支持2-3项) |
极端条件极限探测传感器高可靠封装技术研究 |
6 |
四、感算一体智能融合技术(拟支持6-8项) |
面向智能机器人的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 |
7 |
面向智能机器人的敏感单元与读出电路一体集成方法研究 | |
8 |
面向智能机器人的环境自适应主动感知技术研究 |
二、资助原则:
1、实验室开放课题面向国内外科研人员(不包括实验室依托单位人员),凡符合申请条件的科研人员均可提出申请。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申请人为博士后,需提供合覆盖项目周期的工作合同或延期承诺书。
2、开放课题的执行期为2年,每项课题的经费资助额度为10万元,本期开放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25.11-2027.10。
3、实验室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创新性、可行性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对申请的开放课题进行遴选,择优支持。
4、参照《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管理办法》,课题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时需同时签署《项目诚信承诺书》。
三、申请办法:
1、填写《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完成签字和盖章,同时签署《项目诚信承诺书》,提供电子版扫描件发送至邮箱:shao_wenlan@mail.sim.ac.cn。
2、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9月28日。
3、联系人:邵老师
通信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平城路1455号
联系电话:021-69971073
四、执行与管理:
1、开放课题负责人须按规定提交年度进展报告、总结报告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文件,汇报开放课题进展成果及经费使用情况。
2、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课题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原则上不应更改原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3、对于进展不良或不按实验室有关规定执行的开放课题,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可取消对该课题的资助。
五、经费及使用:
1、开放课题立项后,实验室即拨付资助经费额度60%到课题承担单位。
2、开放课题中期评估取得优秀高水平成果的,将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具体金额一事一议。
3、开放课题承担单位在使用经费过程中,应按国家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六、成果管理:
1、要求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不少于2篇,即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
2、开放课题相关成果应与课题密切相关,具体要求详见《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传感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8月29日